当前位置:首页 > 档案 > 宣化记忆 > 宣化名人

张家口市宣化区人物志(古代部分)

宣化区古代人物部分

来源:档案史志局日期:2014-10-21

 

 

张家口市宣化区人物志

 

宣化区古代人物部分

 

 

 

 

 

二○一四年十月

 

 

 

 

   

 

     秦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-4

汉末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-6

大定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-8

       金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-10

元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-13

 明洪武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-21

 明宣德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2-24

 明正统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5-34

 明景泰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5-38

 明天顺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9-40

 明弘治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1-43

 明成化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9-56

 明正德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7-62

 明嘉靖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3-82

 明隆庆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83-85

  明万历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86-107

   明天启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08-111

   明崇祯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2-120

   清顺治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1-126

   清康熙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7-138

   清乾隆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9-145

   清嘉庆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6-147

清道光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8

清咸丰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9

   清光绪年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50-162

   近现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3-171

年代不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72-186

辽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7

 

仲(秦)

王次仲(?—?)上谷郡人,始为楷法。始皇召不至。 

 

 

平文皇后王氏

平文皇后王氏(288-355年)。北魏时期广宁(今宣化县)人。十三岁入宫,得幸于平文帝(即拓拔郁律),生昭成帝(即拓拔什翼犍)。平文帝崩时,昭成尚在襁褓中。其时,国内动乱,有人蓄意谋害皇子。王氏将昭成藏在褶衣内,暗自祈祷说: “如果国运尚未终,你便不要出声。”昭成果然长时未啼哭,得免于难。昭成继帝位,意在氵垒  川定都,修筑城郭,建造宫室,但计议不决。王氏闻后,劝说昭成:“我国从祖辈起常常迁徙,如今刚刚经历国难不久,基业尚未巩固,如果修建城池定居下来,一旦外敌入侵,仓促间难以尽快迁动。况且兴师动众,劳民伤财,于国无益。”昭成听劝,才未大兴土木。国家危难之时,昭成帝复兴大业,多赖平文皇后之力。王氏于昭成十八年卒,葬于云中金陵,享年57岁。

 

 

王宪(?—?),字显则,北海剧人,秦丞相猛孙。世祖即位,为上谷太守,加中垒将军,赐爵高唐子。请身率下,风化大行,后历并州刺史,加安南将军,封北海公,天安初卒,谥康公。 

 

 

 

  植(汉末)

卢植(?—?)字子幹,涿人。为避董卓之祸,举家迁居上谷。每日闭门授徒,不交人事。上谷人师宗之初,值仕为九江太守以疾去官。作尚书章句三礼(《仪礼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)接诂时,植上书灵帝曰,臣少从故南君太守马溶受古学,颇知今之,礼记特多回冗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,共诣东观,专心研精,合尚书章句,靠礼记得失,裁定圣典,刊正碑文。班固、贾逵、郑兴父子遂拜议郎。与蔡邕等并在东观校书,转为侍中迁尚书。上禁灾八事:一曰用良,二曰原禁,三曰禁疠,四曰备冠,五曰修礼,六曰遵尧,七曰御下,八曰散利。帝崩,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宫,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。植知董卓凶悍难制,必生后患,固止之,进不从。董卓至,果然凌虐朝廷,大会百官议废立。植独抗,不与人同。卓大怒,下令诛植,蔡邕请求复议,郎彭伯也谏,言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,今先害,天下震怖。卓乃止,但罢免植官。植以老病求归,怕不免祸,乃诡称从轘辕出,董卓使人追之,到怀不及。遂隐于上谷,后冀州牧袁绍请为军师,卒遗命薄葬,所著碑诔表记六篇。

 

 

 

 

耿况(?—?),字侠游,抉风茂陵人。少从学老子于安邱先生,后为朔调(上谷)连率。

王莽败,令子弇诣更始,会王郎起兵邯郸,乃驰北上谒光武,留署门下吏。弇从光武北至蓟,闻邯郸兵到,光武遂

南驰,弇走北昌平就况。况乃使寇恂束约彭宠,各发突骑二千匹,步兵千人,弇与景丹寇恂及渔阳兵合而南。所过去击斩王郎大将九卿以下四百余级,定涿郡中山,凡二十二县。建武四年(公元28年),进封况隃糜侯,彭宠击征卤将军祭遵于良乡,遣弟纯发匈奴二千余骑经军都,弇弟舒袭破其众,斩匈奴两王,宠退走。况复与舒攻宠取军都,五年宠死,天子嘉况功,使光禄持节迎况,赐甲第,奉朝请,封牟平侯。进武十二年(36年),况病,乘舆数自临幸,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,当代以为荣,况卒,谥烈侯。

 

 

卢孝俭(金?—?),宣德府(今宣化)人,天眷二年(1139年)进士,曾任太原少尹。大定二年(1162年)陕西用兵,尚书省发东路税粟,赴平凉充军。期限甚严,迫使孝俭即换以金帛,届时弛至平凉,并人称之官二阶。迁同知广宁尹,时广宁大饥,民多流亡失业孝俭借僧粟周转一年,平其价市。既以救民,僧也获利。累迁山东转运使,所到之处都有政绩。

 

 

粘割贞(?—1219年)西南路招讨司人。大定二十八年(1188年)经教授主簿举荐,历任德兴府治中,宣德州(今宣化)刺史,廉明刚毅,吏畏而民爱。贞元年(1213年)迁礼部郎中,摄国子祭酒,偕国信使出议和,二年(1214年)和议成,赏银二百两,重币十端,改户部侍郎,出任潞州经略使。兴定二年(1218年),诏拜工部尚书,伐宋有功,权元帅左都,监守晋安府。三年(1219年)冬城破,贞与府官十余人皆死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田琢(?—?),字器之。蔚州定安县(今蔚县定安县村)人。金明昌五年(1194年)进士。调宁边茌平主簿、潞州观察判官、中都商税副使。后起复怀安令补尚书省令史;贞佑二年(1214年),为宣差兵司,提控同知忠顺军节度使,经略山西;兴定元年(1217年),迁山东西路转运使,二年(1218年)改山东东路转运使。后加河北西路宣抚副使,遥授浚州防御使。 

 

 

张特立(?—?),东明人,(金)泰和三年(1203年)进士,为宣德州(今宣化)司候,州内多金国戚号,难治。特立以法律之,全境肃然。

正大初迁洛阳令,授监察御史,不论宰相大臣,凡有可疑之事,皆劾不惮。要津诸人共忌其直,挤之,降职为邳州军事判官。不久,还归故里,入元穷经教授学者,宗之世祖,赐号中庸先生,著书有《易集说历年系事记》。

 

 

 

刘敏(?—?),字有功,宣德府人,元太祖驻师山后,敏时年十二,从父母避德兴禅房。山兵至。父母弃。大将怜而收养之。一日,帝晏诸将于行营,敏随之入,帝见其貌伟,留宿学习国语,聪慧遂得帝心,帝征辽西及回回诸国,悉收其地,敏皆从行授安抚使便宜行事兼燕京路税课,漕运盐场僧道司天等。太宗即位授行尚书,省治汉民,宪宗即位(1465年)请以子世亨,自代帝许之,赐世亨银章,佩金虎符仍谕世亨。 

 

 

武恪(元天历二年1329年前后),字伯威,宣德府人(今宣化),元代诗人。少时以“神童”游学江南,江西儒副提举吴澄荐其入国学。文宗立,授之以秘书监典簿,再授以瑞司典簿,改汾西县尹,不就;又举为平阳沁水县尹,亦不就;又荐为授经郎,仍不就。著有《水云集》、《武伯威诗集》。 

 

 

 

杨赟(?—?)蔚州人。十二岁时,在马驿作给事。十六岁随祖母回家为农。稍长,右三部俾命三千人采木做大都城门。元四年(1209年),佩银符。见元世祖皇帝于广寒殿,授蔚州采木同提举。十六年(1221年)佩金符,由奉训大夫改奉直大夫。迁泰安州莱芜等处铁冶提举,升岚州平定州知州。皇太后幸五台,升宣德府(今宣化)忠顺大夫,仍领采木之役。至大二年(1309年),任晋宁路治中。

(全部内容请下载附件阅读)